她讨人嫌,没苦硬吃,而不自知
很少有女性,像她一样,把大多女性气到七窍生烟。
包括我——20年的老记者,居然做不好表情管理了。
下文分为三部分,第一部分关于《再见爱人》女嘉宾麦麦,第二部分关于我自己的身边故事,第三部分结尾是3点感受。
你若没空,欢迎拖拉到想看的部分,咱们不见外地开始了。
麦麦是快男歌手李行亮的妻子,有两个孩子,全职太太,她的言行举止,像极了“绝望主妇”。
主要表现在:一,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在观众看来,她不用上班,但李行亮的钱和心,甚至身家性命,都在她手上。
李行亮挣钱全部上交,连歌曲版权都交给她,如果两人离婚,男方连歌都不能唱。麦麦反复提到自己十分节省,买猪肉要看几块钱,十年不入一回衣服,垃圾桶是拿油漆桶套个袋子,手机用到报废才换,等等。
实际上,李行亮收入不低,一家住着北京大平层,和麦麦父母同住,家里有保姆,家务和育儿都有帮手,女方主打一个没苦硬吃。
麦麦不断希望李行亮多关心她,但在节目中,观众看到的是,李行亮知冷知热,给足情绪价值,遇到问题解决问题,没有零花钱,借钱也给她制造浪漫送惊喜,简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“好男人”了。
二,社会化严重不足。
我敬佩全职主妇,她是整个家庭的CEO,是一项难度大、成本高还经常被忽略的工作,但全职主妇的大忌是:和社会割裂。
张泉灵老师问麦麦,如果没有了李行亮,你的生活会怎样?
麦麦自信回答:我的生活品质会有个质的飞跃,都不是这样(缓慢)上升,是像坐火箭一样(直线)上升。
那你的收入来源呢?她说,我也可以出去工作呀,每个月两三千就可以,完全没问题。
看来,她对生活在北京的薪资和消费水平,了解不多。
和社会脱离太彻底的人,很难把婚姻经营好——因为婚姻是最小的社会体,一个手握财政大权,但意识形态陈旧、管理模式落后的人,会让家庭处处掣肘。不要说抗风险能力,很可能,大部分风险都是她带来的。
三,价值感,安全感,配得感,统统为负数。
在家庭成员的重要排序中,麦麦将老公排在第一,孩子第二,接着是父母,自己放在最后。
她给自己的人设就是“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型全职太太”,并且自我洗脑,在李行亮那里强化。她会突然发脾气:“你看这个衣柜里都没几件我的衣服。”李行亮挪走衣服腾出空间,她又说:你挪了我也没那么多衣服可以放。
李行亮提出解决方案:嫌空间小就腾,嫌衣服少就买。
女性观众秒懂:重点不是衣柜,也不是衣服,是麦麦被压缩的失去的自我。
大家看到的,是她在索取和控制,永远委屈,但她甚至没有自己的经纬,她的象限都以另一个人为坐标轴。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,需要不断从他人身上确定自己的价值,她值得被爱,她值得尊重,她值得被关心……
在麦麦身上,在她的表达里,很多人看到了上一辈妈妈们的影子。
比如节目中,麦麦觉得嫁给李行亮这件事本身,就是一种牺牲。她着重强调的是,我年轻时很多人追,追我的人都挺有钱,我原本早就能过上富太太的生活,深圳至少几套房的那种,但“我没有选,我选了你”。
又比如她羡慕朋友的先生经常买礼物给太太,但李行亮给她买手机被她退掉,特意飞去上海买她爱吃的青团,被追究口味不对,浪费机票钱,于是李行亮也不懂了:“她不要,我不买;我不买,她不高兴;我买,她不要”。
但麦麦依然委屈。
坦白说,我的妈妈在人生的某一阶段,也曾经一肚子委屈:她不仅上班赚钱,而且勤劳节俭,为家庭倾力奉献,转而向我抱怨我爸的“百无一用”。
我试着告诉妈妈:她对我爸爸的评价,其实不太公平。
虽然我爸不像她一样,外表高能量,但不代表他对家庭贡献少。
我说:妈,来算一下,咱们家从我出生到现在,最大的财富积累来自哪三个方面。
首先是我爸单位分的房子,不但解决了家庭住房问题,而且带来日后可观的升值空间;第二个,来自我爷爷奶奶他们这代老干部的遗产继承;第三个,就是我爸的工资,其实始终比你高。
用财务数据做论证,tp钱包官网下载让我妈反思了,并且,她接受了。
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方面的觉悟。
算经济账,并不是在抹掉我妈对家庭的付出和贡献,而是我想帮她抹掉心里泛滥的委屈,人一旦用牺牲和委屈浇筑起自己的道德围墙,牢牢困住的只有自己而已。
就像麦麦在节目中说,如果没有李行亮,她的生活品质会直线上升——其他嘉宾都是笑而不语的。
张泉灵老师节目之外补充说到,如果你的另一半消失了,你的生活质量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坏,这个问题其实在问婚姻当中你的另一半有什么样的价值。比如他提供功能性价值,他做家务,他带孩子?他提供情绪的价值,他让你觉得幸福,觉得有安全感,然后他提供经济的价值,谁在挣钱?谁在养家?谁在维持一个家的经济的正常运转?
不要说婚姻是一笔血本无归的坏账烂账,算不清的糊涂账,我觉得每一位在婚姻中的男女,都可以从功能性价值,情绪价值,和经济价值这三个方面,来算算账,再谈委屈。
还有一件事,挺让我触动。
我某位女朋友,中年恋爱,很是珍视。朋友们虽然都不看好,但也心照不宣地本着成年人有边界感的社交准则,不干涉、不劝导、只祝福。
最近某个晚上,她突然打电话给我,说:筱懿,我分手了。
她说在麦麦身上看到了前男友的影子,他像是给自己写了一个终身孤胆英雄的剧本,永远苦大仇深,永远相信天将降大任给他,拧巴着,焦灼着,僵持着。他,仿佛沉浸在“让自己不舒服,让身边人也别想舒服”的剧本里。
他就像麦麦一样,借用张泉灵老师的比喻,是身上仿佛有一层壳。“这层壳包在身上,他其实不太容易听进别人的话,他不太愿意放弃他那一层并不让他舒服的壳,他在不舒适里待得挺舒服的。”
你想对他好,温暖他,爱他,但就算强行把他拽到舒服的地方,他仍然不会自在。
筱懿,这种人不太值得我去爱,和这样的人在一起,包容他,非常挑战自己的原则和底线。以前我总是觉得,好像爱情当中,这都是考验。现在才明白,永远都不会有考过的一天,不如直接从这段关系中结业。
既然他执意要在不舒服里安顿自己,保持痛感,那就算了吧。自以为是爱,其实是劫的关系,早了早好。
我听完,长舒一口气。
她终于了解,爱情和婚姻中的选项,最正确的永远都是让自己感到开心的那个,而不是让自己看起来很有奉献精神,活得像个女神,无条件包容和自我感动。
我的朋友分手以后,下定决心修改自己的情感剧本,决不再给爱情“上价值”。
而我自己,也是在走出婚姻后,发现“创业”这件事是我正确的选择,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剧本。
人一辈子为什么分成青年,中年和老年这样的跨度来衔接?或许因为“中年”是修改人生剧本的最好时机。包括香奈儿、林青霞、刘晓庆这样的名女人,也是“中年改命”。
只是这一步,没那么容易。人的顿悟,往往是在经历一个重大事件之后。
现在想想,如果和20岁相比,我除了DNA是一样的,简直像完全换了一个人。大到观念,小到喜好,连吃东西的口味,一切的一切,几乎都变了。
以上这些,给我三个启发。
第一,别在不经意间把自己活成“麦麦”。
如果你已经觉知自己的生活不幸福,要么改变,要么忍耐。一边吐槽着,一边痛苦着,一边继续着,是最没价值的,内耗自己,也外耗他人。
第二,不要试图拯救那种“以苦为乐,自产自销痛苦”的人。
女性往往出于善良天性,容易滋生拯救心理。
但我们需明白,有些人特别“享受痛苦”,在愤怒中感受到精神的升华,在劳累中体会到自己的重要,在拧巴中感触到灵魂的震颤。
所以,不要抱着自己的初始剧本不放,更不要去拯救没苦硬吃的人。生活是为了快乐,任何阶段都可以随时终止你所认为的痛苦。
第三,人,要学会算经济账。
如果麦麦能客观算账,还会觉得这场婚姻不划算吗?
就像我问,发生了什么具体的事情,让女友彻底放下沉湎其中5年的爱情?
于是,伊说道:他发小找我借35万。曾经,他发小找我存200万解决他的拉存款问题;找我代购奢侈品,还要上京东比价……而他,转述了这些要求,丝毫不觉得僭越。
呃,感情无法看清的时候,经济能让人清醒。
敬经济。
敬岁月。
敬智慧。
敬随时可以改写的人生剧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