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产业调研】花生、菜系:广东行(一)
摘要
对于油脂、蛋白粕、花生而言,广东省是重要销区,2024年秋末冬初,我们启程广东调研,11月04日走访广州和东莞,日志如下,记录内容仅供参考,辅助逻辑验证,不作为交易依据。
——广州某粮油批发市场——
【花生米贸易商】两兄弟,花二代,目测三四十岁。
【购销思路】购销成品米,供应农贸批发和小食品厂,货源品种覆盖,高低品质覆盖,满足各类需求。没有常设库容,随采随卖。看好后市会租库囤货一两千吨至产季后程出售。面对上游总有量,面对下游总有货,两头拿捏。
【购销点】购销点靠近南沙港和周边小码头,冷库为主体,百十来平方米,内设分选筛,无色选机,存有小白沙、大花生、小日本、小颗粒红皮花生。
【销路】辐射500公里,年销售1.5到2万吨,月销售三二百吨,保供客户,销售的季节性不明显。
【货源】小白沙便宜实惠好卖。东北花生北港发货,船运六七天,全流程最长时间40天,变相节省广东本地仓储费用。有进口花生米,比如缅甸小颗粒红花生米,满足潮汕地区端午包粽子等习俗需要,维持一个月,数量不大。
——广州某食用油商贸公司——
【包装油业务】自称华南最早,中包装为主。
【思路】散油包装化,中包装贸易化。中包装油涨价慢但掉价快,也要做套保,头寸大了,比如两万吨,需要对冲风险。
【销路】餐饮销路供应调和油和大豆油,20升包装。食用油的餐饮销路同比去年差不多,大的增长机会看不到。认为消费渠道正在碎片化,餐饮里面有小餐饮,也有分高中低档。认为自身在大餐饮板块很多文章可以做,比如菜油供应大饭堂等等。调和油季节性调节豆棕配方,现在99%豆油为主因为棕油贵,与豆油差价2元以上也可以用棉油。当前棕油只剩下刚需,体现为50%棕油配方的调和油。食品厂销路做22升箱装棕榈油。华南市场认知,“五巨头”正在逐渐吃掉小企业份额。
【库存】调和油70%,其他30%,主要库存不在公司。公司库容空间顶多三天量,库内见到20升装调和油和豆油、10升装菜油、花生油。认为渠道主体库存最多供应一个月,点不在于消费不好,而在于渠道建库谨慎。
【消费】大餐饮板块植物油消费,中包装为主,tp钱包54.36桶为一吨,不含小包装。大数,广州120万桶,深圳100万桶,佛山60万桶,东莞80万桶。认为消费降级了,套餐288降价到188而内容没变,这样的贸易商活下来了。认为消费降级没有停止。认为华南餐饮消费最大的是湘菜馆,三级菜油消费为主,一级菜油消费少。
【货源】花生油从山东海运来。菜油进口为主,风味菜油买四川货,广东当地油菜少。非转豆油从东北海运来。
【基差】认为华南工厂看好到明年一月份的菜油基差。
——东莞某油脂公司——
【主营业务】油脂产业布局棕榈油上、中、下游,东莞工厂负责中游的分提和精炼环节。去年数据,年贸易量130万吨(业务结构,中间贸易80万吨,其余为仓储;商品结构,棕榈油50万吨,豆油近20万吨,菜油10万吨,菜粕10万吨)。今年没怎么做菜油和棕榈油现货。
【销路】中包装油覆盖珠三角为主,受运输半径限制。
【观点】认为现在棕榈油现货市场库存较为集中,24度油品质较低,市场1月交货能力在线。
——广州某蛋白粕贸易公司——
【主营业务】华南菜粕业务覆盖,去年国内压榨的菜粕业务近五十万吨,加拿大菜籽反倾销调查影响下,今年增加豆粕业务,豆粕十几万吨,认为杂粕供应的减少利多豆粕,也尝试关注油脂。
【菜粕饲用】原来菜粕、葵粕比例一半一半,现在葵粕少了,下游的养殖企业仍在维持需求,致使菜粕需求提升。产业认识,若豆粕不跌,菜粕会挺价。此外,菜粕一口价还需要看美国大选结果。
【菜粕货源】加菜籽反倾销背景下,加菜粕进口心态不佳,而澳大利亚的菜粕可以进来,且最近中澳外交关系正在修复。阿联酋菜粕进口本是领先指标,但现在没有价格优势,相对加菜粕差五六个百分比的蛋白质含量,到国内每吨比加菜粕便宜三四百元。认为进口颗粒粕到港每个月15-18万吨,仍有待考证。
【水产饲料】水产消费菜粕两千万吨,体量在粕类中占比小,水产消费菜粕类似刚需,但也有替代品比如DDGS,比如精贵一些的水产使用进口DDGS(国产DDGS用于禽料)。
【菜粕展望】当年,加拿大扣人事件背景下,国内进口商仅剩两广几家,两广菜粕月消费量10-12万吨,出现菜粕比豆粕贵的极端情况。现在,两广菜粕月消费量22万吨,月产量32万吨,若菜籽菜粕和杂粕进口减量,未来可能再出现菜粕比豆粕贵的极端情况。